您的位置: 北京首頁 > 普法园地 > 详情

論“一國兩制”理論科學定位的必要性、迫切性(六)

2015年11月16日 00:00:00  來源:香港法治网 作者:楊允中

(三) 一個呼之欲出的複合型學科

無論從研究對象與範圍的廣濶性、明確性觀察,還是從形勢演進的挑戰性、風險性判斷,盡早就“一國兩制”理論的學科定位和特別行政區制度的法律定位做出洽如其份、符合實際的定性認知,完全必要必須,有益有建設性。提升相關使命感、責任感,對於特區學者和全國學者來講,也都是一項迫在眉睫的現實課題。

“一國兩制”政治上倡導互信互諒,經濟上主張互利互補,文化上推動互通互容;總結“一國兩制”實踐與發展規律,提升“一國兩制”理論的權威性時代性價值,不僅有基本國策的保障與引導,而且有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作驗證實踐現實的示範平台;不僅事關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和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奮鬥目標,而且直接事關特區居民基本權益的實現和基本福祉的保障以及全體中國人民的殷切期盼。這是一個大理論、大學科,把它定位成“一國兩制”學(包括“一國兩制”法學、“一國兩制”政治學、“一國兩制”社會學、“一國兩制”經濟學、“一國兩制”哲學等等)完全可行,給它取個較為通俗的“共贏學”(互贏學、多贏學,poliwinology,win-winology)名稱亦未嘗不可。形勢發展將有可能證明,這個創新型學科對現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科結構與內涵設定帶來的是一場革命性優化與促進,並會受到越來越多學科與學者的普遍認同與支持。

六、有待多學科關注並全方位支持的 新興理論

作為新興理論,“一國兩制”理念、理論的形成與完善源於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理論的全方位支持,其正確實踐與驗證同樣有待各傳統學科在理論導向上的密切配合。以下試舉例說明。

(一) 外交學、國際關係學

“弱國無外交”,代表國家處理對外事務,事關國家主權、核心利益,故“外交無小事”,人人要懂外交,外交思想、理念、原則,充滿鬥爭、充滿智慧。傑出領導人、外交家可以改寫歷史,1955年在印尼萬隆舉行的首屆亞非會議上周恩來的大義凜然、大度大氣,成為現代外交史上的傳世之作。中英、中葡兩次具改寫歷史性質的外交談判,完完全全依據中方十二點基本方針政策進行,展示了中國的實力,同時也展示了中國領導人的堅定決心和高超智慧。基本法規定,外交權屬中央,但特區有對外交往權,在中央授權下,保持暢通國際聯繫網絡,對特區對國家都有益而無害。當然,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亦要警鐘長鳴。

(二) 軍事學、軍事科學或國防學

軍事科學是“反映戰爭和國防的本質的規律並用於指導戰爭和國防的準備與實施的科學”24,軍事學術是“關於作戰指導和軍隊建設理論與方法的統稱”25。槍桿子是維護主權獨立的有效主體,社會主義國家武裝力量要黨指揮槍,這個原則今後還要堅持。常規戰也好、現代特種戰也好,都要講兩手:一是展示發達肌肉,而且要“船堅炮利”;二是展示謀略,以智取勝,訓練有素。《孫子兵法》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兵書之一,主張鬥勇鬥智相結合。孫子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全勝戰略思想,對後世以及國際上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香港、澳門相繼回歸,和平收回主權開真正不戰而勝的國際先河。順利回歸離不開強大國防,回歸後的繁榮穩定同樣離不開國防,離不開鬥爭藝術的完善。

(三) 經濟學、管理學

經濟學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它所強調的資源配置合理性、市場競爭充分性、高投入產出比,對於“一國兩制”都有現實指導意義。無論強調自主命運的微型經濟學還是主張互利共贏的區域經濟學,無論追求跨越的發展經濟學還是側重場內博弈以及社會博弈的博彩經濟學,都有眾多課題要回應要探索,都要在特區深入落實“一國兩制”過程中予以理論突破。

(四) 歷史學

以史為鑒:人類文明進程、發展經驗對澳門十分重要,而澳門開埠近五世紀對中國近現代史、東方文明史、人類文明史均具有特殊的參照、判斷價值。澳門歷史曲折而豐富,份屬史學富礦、人文社會科學富礦,2005年 UNESCO 確定澳門歷史城區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應該說這僅僅是一個良好開端,繼續發掘、開發歷史文化遺產,總結小城幾百年來歷史演進的經驗與啟示,應成為澳門學術界一項長遠奮鬥目標。

(五) 社會學

社會關係協調、社會結構優化、社會利益共享、社會文明積累、社會生態健康,是當代社會學倡導並致力推動的目標。求同存異、寬鬆包容、公民意識與多元選擇,都應成為澳門特區政府施政和公民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與要求。

(六) 政治學

即研究國家公權有效行使的科學或管理國家大事的科學。恢復行使主權是國家大事,確保長期繁榮穩定也是國家大事,故此,政府官員也好,普通市民也好,適當掌握政治學知識並應用於依法施政實踐,完全必要。這其中多懂一點中國國情,多關注一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應成為一個常態化課題;通過“一國兩制”實踐認真思考研究社會主義如何利用資本主義、管好資本主義,同樣具有特殊的積極性建設性。

(七) 法學

亦可稱之為社會規範學。確保公權正當性和民權充分性,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現代法治的核心要求,也是現代法學尤其是憲法學的核心主題。基本法是“一國兩制”法制化最大成果,開創多項第一:長達4年5個月起草過程史上罕見,一個彈丸之地擁有一部具憲法結構的特區根本大法也極少見,正式頒佈與正式生效之間達6年8個月超長提前量,幾十萬人口的小城擁有終審權創國際之最,諸多破格優惠,不勝枚舉。

  • 相關新聞
  • 發表評論
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正在加载评论……

两会新闻33:李克强总理答中外
两会新闻33:李克强总理答中外本报讯:2021年3月11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立即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出...
中國現代人權觀念的起源(九)
中國現代人權觀念的起源(九)“自由和權利”是梁氏新民學說的基本觀念。梁氏訴諸理性的思考,在尋覓人的存在本性時,證成“自由與權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