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生锈的“红色播种机”
——访著名红色传记作家梁金安
人的一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犹如天上的流星一闪即逝。生命虽然短暂,但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只有奉献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奉献的生命意义。”
人民好战士雷锋同志说:“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如今在文学界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出版了10几本关于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的专著,他就是著名红色传记作家梁金安。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梁金安同志生在解放前,全家曾因饥荒逃难到陕西,出生71天即丧父,童年生活艰辛。1949年5月20日,随着西安解放,梁家的生活有了根本的改变,这让全家人十分感恩共产党毛主席。随着小金安的成长,大人们常常给他讲家乡的苦难,国民政府的无能,军阀的混战,官员的腐败,为什么逃到西安等等,大人们的讲述、哭诉深深扎根在了小金安的心里。因此上学后,他十分珍惜共产党毛主席带给他的新生活。他爱憎分明,学习刻苦,乐于助人,喜欢听解放军、志願军打敌人的故事。王二小、刘胡兰、杨根思、方志敏、夏明翰等等英雄的事迹听一遍就能从头讲到尾。
解放后,梁金安入学读书,品学兼优且早早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旧社会的苦与新社会的甜,使其从小便对革命英雄和红色文化无限憧憬。1963年17岁因学习优异、俄语出色被中央办公厅机要干部训练班特招入伍,并于两年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1965年至1975年,十年间在黑龙江齐哈尔某部任3号机要译电员,期间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舍己救人连年受到表彰、嘉奖,成为一名优秀的“红色传令兵”。1975年到2006年,转业短暂在国家工商总局任职后自愿到陕西省国防工办新闻中心任新闻干事,期间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发现外国间谍、完成内外接待任务等成为一名突出的“红色宣传员”。
梁金安工作上干一行、爱一行,面对问题有担当,哪里需要哪里去。
2006年正式退休后,梁金安仍一颗红心弘扬红色文化,用近60年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人生和退休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事业,深刻地回答了共产党员无论在岗不在岗都应该站在哪里的时代问题,向党和人民表达着自己的赤诚忠心,践行着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无私奉献。
梁金安坚持“职务职责退休,党员使命永不休”的信念,以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红色军人的钢铁意志和执行力,自觉奋战在红色文化传播的最前线,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自己写作、自己演讲、自创模式进行着“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探索实践。
梁金安十几年如一日,以一己之力先后写成包括《远方的思念•悼念毛泽东唁电集》《公仆周恩来》《咆哮的黄河——习仲勋》等十多部著作,深入群众到机关工厂农村学校中去讲演,探索出以红色书籍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传播新模式,现已建成红色教育基地40多处。因突出贡献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被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委任为该会党史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被北京德艺双馨公益基金会委任该会副主席、兼任该基金会红色书屋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
笔耕不辍 成果丰硕
退休,有人感觉日薄西山,而梁金安则认为是人生新的开始。他自愿将本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宝贵时间,自觉投入到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经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的传播中去,特别是十八大后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自觉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努力奋斗目标,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取得了“三个一系列”红色成果:一系列红色著作、一系列红色讲座、一系列红色教育基地。甘愿成为永不生锈的“红色播种机”,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一系列红色著作,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2006年至今,梁金安完成著作15部25册710余万字。其中包括个人专著、汇编9部14册(400余万字)。中央文献研究室批准立项、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3部,分别为《公仆周恩来》(30万字,2014年出版),《远方的思念•悼念毛泽东唁电集》(30万字,2016年出版),《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20万字,2018年出版)。其它专著6部11册(310余万字):如《梁金安 1966 黑龙江(手刻毛泽东诗词)》(20万字),首次披露李进解释毛泽东诗词16首;《国际视野中的毛泽东》(40万字);《思念毛泽东》(20万字);《写不尽的周恩来》(30万字);《咆哮的黄河•习仲勋》4册(100万字);《大漠天骄乌兰夫》3册(100万字)。
一系列红色讲座,尝试贴近群众的传播形式。2006年至今,个人举办大型纪念会、座谈会、发布会、宣讲演讲百余场次。包括但不限于2018年12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举办“远方的思念——毛泽东”大型纪念活动,社会各界300多人参会,相关书籍2000册瞬间告罄。引起人民网、光明网等上百家媒体报道。在北京、西安分别举办“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座谈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北京大学、中央电视塔分别举办“《公仆周恩来》新书发布会”,发出15000册书,引起俄罗斯友人在内的国内外广泛关注。对机关、企业、学校等进行宣讲演讲。如,2016年10月在南开大学进行《周恩来对世界的影响》主旨演讲,在大学讲授《谈谈实践<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人 公仆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毛泽东诗言志》《学时事 敢担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3月22日到江西师范大学为学生讲座授课。同时,开展新媒体线上讲座。梁金安以70岁高龄,努力学习新媒体等互联网新型传播手段,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如,2018年4月开展《梁金安开讲:习仲勋十讲》,引起网上百万热议好评,微信粉丝量达10万。
一系列红色教育基地,探索可持续的传播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红色传承需要红色生产力的现实,该同志担任陕西省生产力学会会长20年,为榆林市赴韩国招商写项目报告。迎接2000年,以实际行动采访编辑在《消费者导报》上发表了二十个版面(大报),印刷10万份,当年3月15日在陕西省西安新城广场发送。面对不少基层地区的群众特别是老人、孩子、妇女缺乏安静的读书环境、学习环境的情况,梁金安同志默默给自己定下了再全国建设包括红色书屋在内的100座红色教育基地的目标。截止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44座红色教育基地,其中北京13座,赴山西13趟建9座红色书屋。捐书授课百余场次,授课对象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机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工信部,中科院、中国工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迄今共捐书10万余册。
传承红色 最美华章
作为一名年过花甲的老党员,梁金安在退休后仍常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强度,和锻炼强度,作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成绩。其背后默默的付出的艰辛程度,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无法坚持。这全靠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比赤诚、对党的事业的无比热爱、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等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不断成功的无比自信,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无比坚定所支撑。
这种精神令梁金安同志一直以“三高”标准要求自己,至今年事已高,仍是如此:高强度训练、高速度反应、高纬度思考。早年严格的军旅生涯,使梁金安同志锻炼出强健的体格,72小时连续不睡觉仍能记忆密码,至今为适应各地奔波、连续伏案的生活,每天坚持高强度锻炼。快节奏训练使梁金安同志锻炼出快速反应能力,无论特急电报还是普通电报,都能一小时内准确无误送达首长手中,至今一旦听到关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事迹的任何线索,立即提笔记录,马上“杀”到档案馆等地查找核实。早年服务首长和博览群书的功力,使得他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识强,能够在高纬度思维中快速整理、消化、思考材料,并呈现在文字上,至今能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进行红色文学创作。
梁金安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仅身体力行,而且始终站在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长期的实践和思考让其深刻认识到,建设靠人,发展靠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代代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建设者排除万难、开拓创新,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胜利,其根本保障在人,人是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人是需要塑造的,什么样的精神塑造什么样的人。挖掘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中的时代内核,以创新的、鲜活的、生动的内容和丰富的、多角度的、先进的传播形式表达出来、传播出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梁金安同志按照这一工作方法,不顾高龄,迅速深入到东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工厂农村基层群众中去了解群众需求,足迹遍及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扎实的调研让他了解到,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仲勋、乌兰夫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广受群众爱戴,但以伟人事迹和精神为内容的精神食粮与群众新时代的精神需求相比仍显匮乏。要深入到革命老区、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中去,把未被挖掘的丰富的红色素材、故事、图片、实物给“刨”出来,把亲历者的记忆“抢救”下来,让这些红色文化生动地活起来、完整地呈现出来、可持续地传承下来。
为了满足群众“口味”,让作品真正“到群众中去”,梁金安同志常年奔波于各地档案馆、资料室、图书馆、博物馆、革命老区等之间搜集素材。日常的行程,除了坐火车,就是坐在由仓库改成的简陋书房里整理资料、埋头写作。为了跟年龄赛跑节省时间,衣食住行简单到了极致,一个饼一头蒜有时就是一顿饭,房间里除了桌子凳子和床,全部是各种资料和书籍。年龄打不到他,疾病打不到他,常年奔波劳累,梁金安同志的腿有时肿得把裤子撑得穿不进去,膝盖一站起来就疼,但一听到有任何线索,抓起背包就走,不论步行还是火车,总是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查证。
有时,为了寻找伟人事迹线索,他甚至追到了国外,曾经在2008年到2016年先后到俄罗斯、奥地利、卢森堡、比利时、法国、芬兰、德国、泰国、荷兰以及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聆听关于周恩来总理在国外的生动故事。在奥地利,受奥地利前总统、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赫姆儿子邀请到家做客,亲眼看到外国领导人家中悬挂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画像,聆听到关于中国领导人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梁金安同志以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点寻找、一笔一笔记录、一本一本地书写。
15年如一日,梁金安同志对党的赤诚忠心和在红色传承事业上的坚持不懈感动了无数人,相应成果和活动获相关领导人充分肯定,受到国家、省部级媒体高度关注和报道。如,2013年6月光明日报整版《一个人与一本书》报道;2014年4月4日陕西日报《陕西省生产力学会梁金安》专题报道;2017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下属中新社中新网10分钟视频报道《人民公仆精神的传播者:梁金安》;2018年8月中央电视台董倩15分钟视频专访《承上启下 沟通未来》;2019年9月人民日报下属中国报业杂志《梁金安 弘扬公仆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报道等。因突出贡献,被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委任为该会党史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被北京德艺双馨公益基金会委任该会副主席、兼任该基金会红色书屋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5岁的梁金安同志欣慰自己没有浪费时光,能在党的百岁生日呈上自己微薄但赤诚的献礼;同时又深感不安,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未来的红色传承之路上,还有许多事要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梁金安的人生乐章中,没有休止符,只有“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循环播放。在他的心中,只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才是自己的心灵归宿。
附件:个人简介
梁金安,男,1946年8月生,河南洛阳人,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员,中级职称,原黑龙江齐齐哈尔某部机要译电员,著名红色传记作家。现从事中共党史研究,任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生产力学会会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党史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德艺双馨公益基金会副主席、红色书屋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他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出版了10几本关于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的专著。他考证精准,笔意深情,专著中的文字始终带着黄土地的温度和历史的厚度,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呕心沥血、一心为民的伟人光辉形象,弘扬了人民公仆的生命印记。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