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參考消息網報導】美國近日開始在德部署20枚B61-12新型戰術核武器。這一舉動引起國際媒體的廣泛批評。輿論認為,美國這幾年雖然削減了戰略核武器,但卻增加了戰術核武器的數量,實際上“強化了核武器的作戰使用”,“模糊了戰術和戰略核武器的界限”,這有可能違反有關條約,改變使用核武器的“遊戲規則”。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先瞭解一下戰術核武器的特點和重要性。
核武器按照擔負的任務或作戰使用目的,分為戰略和戰術核武器兩大類。戰略核武器是指用於攻擊敵方戰略目標的核武器,如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戰略巡航導彈等。戰術核武器多指用於戰場作戰,壓制和消滅敵方戰役戰術目標和作戰力量的核武器。如戰術導彈、攻擊型核潛艇或常規核潛艇等。
戰術核武器與戰略核武器的最大區別是爆炸威力較小,單一戰術核武器的核當量(即威力)在幾十噸至數十幾萬噸TNT當量之間,其殺傷範圍相對不大,難以摧毀地下堅固目標。
另外,戰術核武器還有幾個特點:一是射程近。一般為數十至數百千米。例如,核炮彈的射程通常不超過100千米,戰術核彈道導彈不超過1000千米。
二是打擊精度高。戰術核武器的威力不大,要保持較高的打擊效能,就得提高打擊精度,具備實施“外科手術式”的點殺傷能力。例如戰術巡航導彈的精度在十米之內,戰術核彈道導彈的精度可為十幾米左右。
三是類型多樣,易搭載,機動性強。戰術核武器可製成很多類型,如航彈、炮彈、魚雷、水雷、深水炸彈、地雷甚至核背包,其體積均不大,很容易搭載,可通過陸上、空中、水上和水下甚至單兵人員實施機動。另外其攻擊目標通常是敵方的軍事場所等明確目標,不會像戰略核武器那樣實施不區分軍事還是民用目標的概略打擊。
戰術核武器的另一個鮮明特點是“效應可裁剪”。即戰術核武器能配載效應經過裁剪的不同類型的小型氫彈,如殺傷有生力量、基本不毀壞建築物和其他武器裝備的中子彈,摧毀堅固建築物、工事和武器裝備的衝擊波彈,干擾和破壞武器及電子電氣系統和電腦網絡的核電磁脈衝彈,摧毀導彈發射井及地下指揮中心、武器庫的核鑽地彈。
戰術核武器受到有核國家的重視。但並非所有有核國家都具備其實用化能力。目前世界上可能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實際部署有戰術核武器。俄羅斯戰術核武器主要以當量大、數量多占優,而美國戰術核武器則以精度高、可靠性好、使用靈活取勝,這足以彌補其數量的不足。
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本來區分就不嚴格的戰略和戰術核武器的界限變得日益模糊。前述美國將在德國部署的B61-12核航彈,威力在300噸至5萬噸TNT當量之間調整,一般用F-15、F-16和F-35戰鬥機投擲,因此被看作是戰術核武器,但在提高精度後,其打擊效能大大增強,理論上最大只有5萬噸TNT當量,實際卻相當於36萬噸TNT當量,遠超戰術核武器的威力級別,摧毀導彈發射井和地下指揮中心、核武器庫等戰略目標也綽綽有餘,而且還可由戰略轟炸機投射,執行戰術和戰略雙重打擊任務,顯然已不能再算是純粹的戰術核武器了。正因如此,美國決定在德國部署B61-12,有違核武器發展和削減的相關條約,且戰時可能因對手誤判而導致戰爭升級,讓以往的“遊戲規則”受到挑戰。正因為如此,對美國這一舉動,國際輿論是一片質疑和反對的聲音。
請先登錄再提交評論